- ·上一篇文章: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将于10月19日至23日举行
- ·下一篇文章:国际最新研究:同卵双胞胎DNA有一特定表观遗传特征
上海探索以知识产权金融工具突破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“瓶颈”
中新网上海9月29日电 (记者 陈静)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、副局长余晨29日表示,刚刚发布的“知识产权金融16条”聚焦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建设和服务能级提升,将强化“政企银保服”联动,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保险、证券化等工作深入基层,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。
据悉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、上海银保监局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、市版权局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“知识产权金融16条”),以切实解决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发挥金融资本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。
余晨表示,希望通过“知识产权金融16条”的实施,进一步优化申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,建立健全政府引导、社会资本参与、市场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,促进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,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。
据了解,“知识产权金融16条”主要从加强政府支持和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两个维度着力,提出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:由多个部门组成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推进小组,明确将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纳入相关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,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等。
根据“知识产权金融16条”,上海将加强知识产权金融管理制度建设;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准入与持续管理,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体检增值服务;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、金融服务创新,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机制,帮助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效拓宽融资渠道。
据了解,下一步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将会同相关部门,共同落实并指导各区及金融机构携手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,更好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,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,助力企业创新发展。
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、保护体系、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突破。该局加强“协同”,携手苏浙皖持续强化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共商、保护共治等,形成执法协作等跨区域合作机制。
该局突出“长效”,构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机制,指导多个平台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第三方认定等机制;该局还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2020年全年派驻行政执法人员等200余人次入住34个国际大型国际展会,高效处理知识产权纠纷。(完)